“贝普医疗”张洪杰数十年磨一针 将一根小针管做到全球行业前五

  • 2021-10-08 14:38:13   
  • 白如月
  • 独家

张洪杰(右一)陪同来访嘉宾参观企业车间 图片来源贝普医疗网站

 

温州网讯   一根针管,潜心钻研30年。在张洪杰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小小针管的生产车间,看一条条约4毫米厚的钢板,经过焊管、减壁、减径、退火、清洗等12道工序,在“卷”“拉”“切”的机械操作之下,变成管壁壁厚仅0.18毫米的针管。这一根根小小的针管,倾注着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杰,潜心注射穿刺类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三十载心血。

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生命健康领域以来,张洪杰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市场的话语权,以高精尖的品质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

一张张“草图”,为设备改良指引方向

1985年,在外经商的张洪杰回到温州,机缘巧合下接触到针管等注射穿刺类产品行业。

“生产针管,好比在绣花针里打洞,精品要源于细活。”张洪杰说,当时,国内针管加工工艺是通过铁棒打孔后再拉伸制作而成,生产环境恶劣,人均日产量不到20公斤,针管品质参差不齐,精度低,报废率高。“小孩或是皮肤较娇嫩的人,使用基本注射器针管后,大部分都会留下一个个肉眼可见,直径约2毫米的小红点。这些小红点产生背后最大的‘元凶’就是针管。小红点因小而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就是一个伤口,极易成为疾病传播感染的渠道。”

提升针管品质,保障人类医疗健康,张洪杰愈发觉得改良针管生产设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改良成为他日思夜想的“牵挂”。

“吃饭想,睡觉也想,脑子里装满了寻找设备改良的方法。”张洪杰说,一次偶然机会,他听说山东新华医疗有限公司就是针管生产企业,该公司的生产设备工艺非常不错。“当天听到这个消息,吃了午饭,背起行囊就往山东跑。到了山东这家公司,说明来意后,他们没有将我拒之门外,但要求只能看,不能做记录,更不能拍照。于是,我一边看一边记,参观一结束,立即赶回酒店,拿笔和纸把设备轮廓画下来。回到温州,再根据这些‘草图’改良设备。”

然而这一切,还远无法满足张洪杰对针管品质的追求。张洪杰说:“要让每一根针管像钻石一样发光发亮,让每个人注射时感受不到一丝疼痛,注射后不留痕迹,这才是一个针管该有的品质。”

1996年,张洪杰前往日本考察学习,前后参观了10余家针管生产企业。日本针管生产技术先进,效率高,而且产品品质优。“同样也是不让记录,不让拍照,我也只能凭着记忆画,带回一张张‘粗糙’的设备轮廓图,然后不断改进和实验,成功研发出类似日本的国内第一代焊管机,设备成本低廉,焊接质量稳定,人均日产量达两三吨,彻底改变了国内针管加工工艺。”张洪杰说。

一根根细铜丝,为丈量设备精度做参照

设备的创新改良,寻方不难,难的是一次次改进和实验。仅一个钢带焊接设备,就有近10道工序。在企业车间,张洪杰指着一台钢管焊接机说:“经过一代代改良,设备精度越来越高,精度误差从以前的0.1毫米降至0.01毫米。这10倍误差的缩小,是在一根根细铜丝的比对、丈量中实现的,也是针管品质的保障。”

张洪杰口中的细铜丝是他做设备改良时用的重要精度丈量工具。他说:“当时,我们用眼睛目测控制设备精度,需要一种足够长度,又具有一定柔性的测量工具,电铜丝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多年来,张洪杰坚持守在产品研发一线,先后研发了安全自毁注射器、安全注射针、安全胰岛素针等安全式系列产品;攻克了超细针管的淬火技术难题;设计出全自动检针机,确保针头合格率达100%;改进了针尖磨刃技术,让注射近乎无痛。

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对生命健康领域发展的一腔热血,张洪杰的事业越做越大。如今,他于2000年创办的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从一个生产针头的小公司,到全球针管行业前五强的大企业,以科技引领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掌握世界领先技术,把小针头做成了独一份的大产业。

小针管,大世界。张洪杰说:“针管虽小,却可以创造无限可能。要发展就要牢牢把住核心技术,在自主创新中将‘掐脖子’技术真真正正握在自己手上。”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贝普医疗”张洪杰数十年磨一针 将一根小针管做到全球行业前五

记者 陈巧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1-10-08/53272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