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 2023-12-22 10:08:05 就医网
- 专题
接下来跟医药界小编一起来看看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相关详情吧。
很多人对麦冬都不熟,其实麦冬也叫麦门冬,是一种绿色草本植物,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麦冬:“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所以也有“不死药”之美称,深受很多养生达人的认可。
麦冬有哪些功效呢?
1、清心除烦
麦冬有清心除烦的效果,适宜于内热扰心、温病邪热入营、烦躁不安等症。对于热伤气阴、心烦口渴、心阴不足、心烦难眠者也有较好效果。
2、提高机体抵抗力
麦冬可以对机体内多种细菌起到抑制作用,提高机体细胞耐氧能力,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脂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养阴润肺
中医认为,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之功效。尤其适合脾胃虚寒、阴虚肺燥、口干舌燥情况,可将麦冬泡水服用。另外,对于心阴不足所导致的心悸、热病后的干燥,服用麦冬也可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4、益胃生津
麦冬有益胃生津之功效,对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阴虚肠燥、大便秘结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麦冬食用方法?
1、百合麦冬饮
百合和麦冬重量比例为1:1,将两种食材用水煮15分钟,代茶饮。本道茶饮有润肺养阴、增强肺脏之功效。
2、麦冬金银花茶
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取适量的麦冬、金银花以及甘草放入杯中,加入沸水适量冲泡,焖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麦冬有养阴生津之功效,两者搭配可以达到很好的养阴滋润、清热降火作用。
3、麦冬粥
麦冬和粳米重量比为1:5,将麦冬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去渣取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米熟,加麦冬汁和冰糖,煮成粥即可。本道膳食有清心润肺、补胃生津除烦功效,是非常适合夏季食用的保健良品,尤其适合阴津缺乏所致的心烦难眠、津少便秘等问题。
4、麦冬五味子饮
麦冬、五味子重量比为2:1,用沸水冲泡,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敛阳功效,对出虚汗、心悸、少痰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麦冬乌梅饮
麦冬、乌梅重量比为3:1,蜂蜜适量。麦冬、乌梅洗干净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煮1小时,去渣取汁调入蜂蜜。这道茶饮记载于《必效方》,此方中麦冬可清心除烦、养阴生津,乌梅可收敛生津,这道茶饮有生津止咳润肠作用,适合体质阴虚者饮用,口干舌燥脸干者也适宜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麦冬性寒,服后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功效,比较适合内热阴虚者服,但是对于脾胃虚寒、腹泻患者、胃有痰饮湿浊及风寒咳嗽者,是不适宜服用的,以免导致症状加重。使用麦冬调养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出现脾胃虚寒。
麦冬功效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肠燥便秘等,通常患者需遵医嘱煎服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有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困难)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
麦冬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煎汤内服,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通常脾虚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肺胃有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浊、初感风寒咳嗽者,禁用麦冬。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麦冬,禁止自行乱用麦冬或随意增减麦冬使用量,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或影响麦冬的疗效。
为了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医药界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zhuanti/2023-12-22/66505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毛囊炎专用药膏
- 下一篇:盐菟丝子功效作用与主治
- 过敏结膜性炎会传染吗2023-12-22 12:08:18
- 五大类降糖药及代表药2023-12-22 12:08:13
- 中药狼毒的用途与功效2023-12-22 12:08:09
- 治疗厌食症最好的方法2023-12-22 12:08:05
- 吃了精子为什么难受2023-12-22 12:08:00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入口
2023-05-11
-
中国四大顶级医院
2023-09-13
-
70岁以上老人核酸检测费用多少 新规定明天起不做核酸了吗
2022-11-07 17:44:38
-
十大不建议买的纯牛奶排行,不能喝牛奶的原因
2023-06-30 14:06:52
-
梅婷现任70岁老公曾剑个人资料(曾剑个人资料)
2022-09-08 09:22:36
-
烟台今天已封闭的小区 烟台现在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
2022-10-12 09:07:30
-
张家界桑植新娘吴梅婚纱照事件完整版 看女主出轨聊天内容视频
2022-11-11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