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热议三中全会:中国医保目录更新与谈判制度加速创新药物可及性

  • 2024-07-25 15:14:49    华夏时报
  • 李明朝
  • 专题

  本报记者杨燕 北京报道

  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多处提到医疗产业相关内容,包括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细分领域。

  “三中全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与医药行业紧密相关。中国作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三中全会的召开将为医药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政策和支持,为医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7月23日,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Jean-ChristophePointeau(彭振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创新药产业获得全链条支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短,正迎来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而从研发、转化、准入、生产、使用、支付等环节对生物医药创新给予全链条的支持,对于营造一个健康的生物医药创新制度环境尤为珍贵。

  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了十多年的跨国外资制药企业负责人,彭振科亲身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医药市场蒸蒸日上,中国的创新制药企业也在逐步迈入国际市场。

  “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扩大市场准入,这为国际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促进了全球医药资源的优化配置。”彭振科说。

  彭振科感受最明显的是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以前普遍比欧美市场晚上市5到10年的创新药,现在有些几乎实现了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同步上市。辉瑞的一些创新药在中国上市的速度甚至快于欧盟和日本。中国医保目录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医保谈判制度的推出,也让很多跨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药物在获批上市当年就进入了医保目录,大大提升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中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包括辉瑞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愿意在中国投资和扩展业务。

  近年来,CDE(药品审评中心)已陆续发布若干优化审评审批的政策,注册申请方面如《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等,临床试验审评方面如《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公告》等,药品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在我国医药领域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背后,是日益完善和加速的审评审批体系的建设。通过优先审评程序,每年有100个以上的药品获批上市,其中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及中药新药所占比重正越来越大。

  在医药产业创新的发展之路上,审评审批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关卡”,但整个产业的有序高效运转,绝不是打通某一道关卡就能直接提升速度的。

  2015年药政改革后,在政策端的助推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政绩向好,医药产业市场规模稳步攀升,企业研发创新热情高涨。

  《决定》在提到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科技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

  除了切实关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外,《决定》同样提到了产业创新技术、产业链等多个方面。《决定》中第8条提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记者注意到,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被提出后,这一关键词就频繁亮相于多个重大会议和行业议题中。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全国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医改未来还会继续深化,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四点,一是健康优先发展作为战略,公共卫生体系将得到更高层级更大力度加强;二是三医协同将更加重视医疗的主导作用;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将更加注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四是医药创新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纵观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领域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化药市场的原有规模。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医药领域研发、审批、销售和准入的一系列改变。

  从整体上看,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整个产业系统性、整体性的合力,无论是上游的原料中间体、还是中游的医药制造、医药外包以及覆盖大部分人群的医疗服务,从研发技术到生产效率、制造理念,都在产业“从仿到创”的过程中实现了上下联动和升级迭代。

  2020年以来,药明康德、凯莱英、金斯瑞等CXO企业多次大跌背后,都有投资者对于全球医药市场是否会“脱钩”的担忧,“国产化”也成为各家药械企业迭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医药产业链盘根错节,体系庞大,锻造产业链韧性,无论是对于生产还是利润都是极为重要且关键的一环。

  医疗领域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产品出海和全球化趋势明显,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结构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凭借着其独特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引领创新潮流的先锋。

  《决定》正式落地后会给医药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

本文地址:http://www.yiyaopr.com/zhuanti/2024-07-25/67848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